康熙14岁擒鳌拜,为何晚年后悔要替他平反,还说鳌拜是千古忠臣?

直到崇德二年(1637年),鳌拜与准塔主动请战,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攻下此岛,绝不回见大王!不久后,捷报传至盛京(今沈阳),皇太极大喜,亲自撰写祭文告慰父亲努尔哈赤。鳌拜因此被封为巴图鲁(勇士),并晋升爵位。在随后的松锦之战中,他再次冲锋陷阵,为清军大败明军立下汗马功劳。凭借这些战功,鳌拜迅速成为八旗将领中的核心人物,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功臣到权臣:鳌拜的权势巅峰

鳌拜不仅深得皇太极信任,顺治帝也极为倚重他。事实上,顺治能够顺利继位,鳌拜功不可没。当时,摄政王多尔衮权势熏天,而鳌拜手握重兵,是少数能与之抗衡的将领。正因如此,他多次遭到多尔衮的打压,甚至被罚银降职。但鳌拜始终坚定支持顺治,这也让顺治对他格外信任。

顺治临终前,将鳌拜列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辅佐年幼的康熙。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鳌拜的权势越来越大。多尔衮早已去世,另一位辅政大臣索尼也因畏惧鳌拜而退避三舍。此时的鳌拜,真正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其权势甚至超过了后来的和珅。

康熙的抉择:擒鳌拜与平反

鳌拜的专权最终引起了康熙的不满。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记载,鳌拜曾在被捕时向康熙展示自己为救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这才保住一命。但无论如何,康熙八年(1669年),鳌拜倒台,并在囚禁中去世。

然而,几十年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晚年的康熙却突然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并公开为他平反,称他是忠臣。后来的几位皇帝也陆续为鳌拜追加爵位。

为何康熙晚年改变态度?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年擒拿鳌拜,主要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威胁皇权。但几十年过去,鳌拜的影响力早已消散,康熙也已步入暮年,不再需要担心权臣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康熙或许意识到,如果鳌拜真有篡位之心,自己恐怕活不到亲政的那一天。鳌拜一生为大清出生入死,深得皇太极和顺治的信任,其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康熙的平反,既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也是对这位老臣的一种告慰。毕竟,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与野心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决赛结果_世界杯队伍 - yzxyg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