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后,欧洲大陆满目疮痍,经济萧条,但对足球的热情却前所未有,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诸多国家也都表示了对于主办世界杯的向往,但均未能如愿,眼见世界杯花落南美,自然气愤难平,在临近开幕的2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纷纷以“国家饱受经济危机侵袭、无力支付昂贵的参赛成本,且旅途实在太过漫长”为由,拒绝乘船跨洋驶往南美,尽管乌拉圭表示将由本方承担所有食宿费用,但依旧不见欧洲各国足协复信。这可急坏了雷米特,他直接向法国足协施压,要求必须派队前往乌拉圭。又主动请求当时的罗马尼亚国王卡洛斯二世给予帮助,后者自行在罗马尼亚某石油工厂的工人中随机挑选了一批国脚,下令要求球队务必不得缺席首届世界杯。再加上比利时和南斯拉夫,欧洲总算凑出了4支球队开赴乌拉圭。但是这其中,却没有现代足球的鼻祖英国人——尽管早在19世纪足球就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殖民统治传到了南美,但始终对加入FIFA兴趣寥寥的英足总,完全没把法国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动员力看在眼里,海外参赛意味着漫长而消费高昂的旅途。而世界杯赛的举行将使俱乐部中最重要的球员离开两个月之久,权衡之下,英足总最终拒绝了雷米特的倡议,而身为英国殖民地的埃及原本也已决定参赛,但由于乘船前往实在赶不及,他们请求国际足联将开赛日期推迟。无奈这一请求最终被驳回,首届世界杯也由此成为了南美与欧洲之间的“两极对抗”。但对雷米特而言,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结果了,哪怕最后汇集于乌拉圭的球队从计划中的16支减少为了13支。
尽管FIFA设定了先小组赛、再淘汰的赛事制度。13支球队在乌拉圭通过抽签分为4组,除A组有4支球队外,其余三组均只有3支队,每个小组的第一名进入半决赛。乌拉圭足协本打算将全部赛事都安排在蒙德维的亚的百年庆典体育场举行——它专为本届世界杯而建,容量足有9.5万人。可是,开赛之前接连的大雨让这座体育场的竣工日期一推再推。无奈中,乌拉圭足协只好先将比赛安排在蒙德维的亚的其他2座球场进行,待到赛事开始第6天,百年庆典体育场终告投入使用。
2.开赛:战俘的逆袭·帽子戏法·独臂将军·足球断交
1930年7月13日,第一届世界杯的揭幕战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第二大体育场展开,对阵双方球队是法国队和墨西哥队,比赛进行到第19分钟,法国队前锋洛朗在禁区内劲射破门打进了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个进球,本场比赛法国队最终以4比1大胜。比赛终场哨声刚落,洛朗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洛朗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商店里用洛朗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洛朗热”从乌拉圭慢慢传向法兰西。
然而有关洛朗的故事还没有结束,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洛朗与无数法国青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洛朗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希望。洛朗,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二战结束后,洛朗干起了足球教练,并安享天年直到97岁高龄。
阿根廷队前锋斯塔比尔在世界杯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难以打破的记录,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上他成为了最佳射手,令人惊叹的在4场比赛中攻进了8个入球。斯塔比尔不仅是以替补身份抵达乌拉圭的,甚至在之前根本就没有穿上过阿根廷那著名的蓝白间条衫。斯塔比尔身高只有1.68米,绰号“渗透者”,用来描述他在面对对手的防守时依靠他低稳的重心和超强的渗透能力。他的特技还包括突然加速以及令人眩目的无球跑动速度。斯塔比尔的百米最好成绩是11秒,在那个时代这绝对是一门足以傲视群雄的绝技。
携两届奥运会冠军之威猛,乌拉圭当仁不让地在家门口一展风采,而他们也不负众望挺进决赛,但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却险些遭遇“人在囧途”: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返欧的轮船迟开3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小时,谈判自然顺利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好事多磨,终成正果,最终在决赛中先1比2落后的情况下,乌拉圭奋起直追、4比2击退阿根廷,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首任霸主。在那支乌拉圭阵中,斯卡罗内和卡斯特罗是最红的一对双子星。作为民族队的当家前锋,斯卡罗内是乌拉圭之前两夺奥运金牌的头号功臣。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认为是他和队友佩德罗内,发明了当前我们熟知的“撞墙配合”。而且,斯卡罗内还是定位球和头球高手,曾有乌拉圭作家这样形容斯卡罗内的神奇:“他头槌攻门时,居然能够长时间地完成滞空停留,与地心引力进行着伟大的对抗!”有意思的是,别看斯卡罗内当时被很多俱乐部争抢,他却从未与放弃自己的邮差工作,也没有签署过职业球员合同,因为他不想放弃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卡斯特罗的引人注目,则是因为他缺少了右前臂——13岁那年,一起意外让电锯夺取了他的半条胳膊。即便如此,这位独臂大将还是在乌拉圭国家队的比赛中呼风唤雨:1930年世界杯,卡斯特罗打入2球,一粒是乌拉圭小组赛首战击败秘鲁时的开山之作,一粒则是乌拉圭决赛战胜阿根廷时的收官杰作。
乌拉圭历史性地成为首个世界杯冠军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之后,该国政府宣布7月31日为全国庆祝日。举国欢庆,人们狂欢游行,蒙特维地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的新闻媒体也开始了激烈的口水大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反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万人气势汹汹地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我队以2比1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抗议!可是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祖国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年之久。
英雄榜:
冠军:乌拉圭队
最佳射手:斯塔比尔(阿根廷队,8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