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是第45个平方数,所以应该是前45个奇数的和,即
2025=1+2+…+89
上面的平方数特性如果换一种说法,即 相邻平方数的差正好是越来越大的奇数。2025与前一个和后一个平方数年分别相隔89年和91年。再往后的平方数年,则依次相隔93年,95年,97年,等等。
第二个特征就不是所有平方数都具备了。它源于一个美妙的等式:
13+ 23+ …+n 3=(1+2 +…+n) 2
这个等式可以通过小立方体的不同堆砌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我原本想找一个放上来,但看了七八个都感觉制作方式不太好。强迫症发作,干脆不放了。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用关键字“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搜一下。
根据上面的等式,当平方数的底数是连续自然数的和时,这个平方数就可以表示成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而45恰好是从1到9的和,所以有
2025=13+ 23+ …+9 3
这几天看到关于2025的相关内容被热烈转发。作为应节之举原本也无可厚非,但看得多了,我的强迫症又被激发出来,想点评两句。
其一,是制作者的能力欠缺,严重破坏了应有的美感。
2025的数字特征里,容易为大众理解的都是源于它作为平方数的性质,其中尤以上面列举的最后一条最为独特。而制作者大概是抱着“凑数”的心态,非要多加几条,反而把原本美妙的意境完全打散了。
比如,2025是两个平方数的乘积:2025=52×92。这根本就是因为45可以写成5和9的乘积嘛。鸡肋中的鸡肋!
再比如,2025可以写成三个平方数的和:2025=52+202+402。这个特性虽然有点意思,但独特性不强。而且,如果要把一个数进行拆分,应该是拆分的部分越少越特别。然而,2025明明可以写成两个平方数的和:2025=272+362,却被忽略掉了。而基于这个等式,我们接下来还会经历好几个可以写成三个平方数的和的年份,例如2026,2029,2034,等等。
其二,是转发者的懒惰和漫不经心。
“硬伤”这么多的内容被如此热情地转发,要么是转发者根本没有真正思考和品味过内容,纯粹是玩一个“丢手帕”的游戏;要么是不具备足够的鉴赏力,硬生生把低俗当成了高雅。在我看来,这两种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
数学首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是实用的知识和工具。而在这片土地上,大多数人仅仅把数学当做升学的筹码,而且还是很烫手的筹码——一旦用完就第一时间扔得远远的。悲乎!
附庸风雅只不过是没文化的
一种另类表现形式
推送名家观点
反思教育理念
探讨教育问题
关注少儿数学教育
专业
欧拉数学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